北大资源一纸公告,宣布与苏州遨泽、重庆京嘉汇成立合伙企业,总投资额高达1.0001亿元人民币。表面上看,这是引入战略投资者,盘活资产的常规操作。但仔细剖析,却疑点重重,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自救”迷局。
合伙协议的核心在于北大资源将旗下全资子公司安泰国际投资集团(香港)有限公司(下称“出售公司”)的全部股权注入合伙企业,以此结清其3000万元的出资额。这等同于变相出售了出售公司及其下属17家子公司(其中7家有实质业务)的股权。问题来了,苏州遨泽仅仅出资1万元,却能担任普通合伙人,掌握合伙企业的主导权,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利益安排?重庆京嘉汇作为优先有限合伙人,出资7000万元,看似是“金主”,但优先有限合伙人的角色,往往意味着承担较低的风险,获取相对固定的收益。这三方的合作,更像是一场精密的利益博弈,各取所需,而北大资源,似乎扮演着“弃车保帅”的角色。
公告中,北大资源将此次出售描述为“精简集团业务”、“减少集团未来发展的不明朗因素”。不得不承认,在房地产行业整体下行的背景下,剥离地产业务,降低负债,改善财务状况,是多数房企的选择。但北大资源此次出售的,并非简单的“不良资产”,而是包含17家子公司,且其中7家有实质业务的集团。这种“一刀切”式的剥离,是否过于激进?是否会伤及北大资源的根本?与其说是战略转移,不如说是迫于生存压力下的无奈之举。
公告中,北大资源将未来的发展方向锁定为“医疗与医药零售及其他轻资产业务领域”。轻资产模式固然诱人,无需重金投入,回报周期短。但医疗行业的准入门槛极高,北大资源此前在医疗领域并无太多积累,贸然转型,是否会面临水土不服?此外,医疗行业的竞争异常激烈,北大资源能否在强手如林的赛道中脱颖而出,尚未可知。轻资产转型,并非简单的“换赛道”,更需要深厚的行业积累和精准的战略布局,否则,很可能从“馅饼”变成“陷阱”。
通过出售地产股权,引入战略投资者,北大资源看似摆脱了困境,但未来的路依然充满挑战。合伙协议背后的利益博弈,地产业务的断臂求生,医疗转型的未知风险,都给北大资源的未来蒙上了一层迷雾。北大资源能否真正走出困境,重塑辉煌,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近年来,不少人谈论着“缅A”,却对这个概念知之甚少。实际上,它指的是...
黄金期货市场波动剧烈,精准预测其走势是众多投资者追求的目标。然而,黄...
稳定币是近年来最具变革性的支付方式,改变了资金流动的模式,其低廉的跨...
近期ETH价格经历震荡下跌,当前价格在2446.38美元附近运行。4...
基金公司高管变动频繁:贝莱德与红塔红土双双换帅近期,基金行业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