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将蓬勃发展的数字技术与中国强大的制造能力和广阔的市场优势紧密结合。这一战略的核心在于支持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广泛应用,并以此为基础,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更加智能化的制造装备。这意味着,人工智能技术将全面渗透到各个产业领域,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全国人大代表、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计划部员工邢京龙在接受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指出,当前特种机器人产业发展迅速,但仍存在一些瓶颈。为此,他建议优化产业链创新,推动形成特种机器人“零部件—整机—系统集成”的全链条生态,打造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的新局面。
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中,以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正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特种机器人作为机器人领域的重要分支,凭借其在特殊作业场景下的卓越表现而备受瞩目。它们环境适应性强、任务执行效率高,在工业、军事、救援、医疗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与常见的服务型机器人不同,特种机器人拥有极为灵敏的‘五感’,能够适应各种复杂环境。”邢京龙介绍说,特种机器人能够爬坡过坎、跋山涉水,胜任防爆、消防、侦察、巡检、安装等多种任务,实现在人不能近、人不能及、人不能为的复杂场景下的“机器换人”作业。
2015年,中信重工收购了国内知名的自动化装备与特种机器人装备制造企业唐山开诚的部分股权,开始大力发展基于特殊工况和高危环境下的特种机器人产业。
历经十年发展,中信重工已研制出30余款消防机器人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全国消防系统和危化企业,代替消防员参与灭火实战近千次,为日常救援贡献了科技力量。
除了防爆、消防、灭火、侦察机器人系列产品外,中信重工还聚焦煤矿生产管理环节的难点和痛点,创新拓展出可执行井下辅助运输、辅助安装、喷浆、电力设备操作等多种任务的机器人。截至目前,中信重工已经形成了由130余款功能多样的机器人组成的“特种机器人战队”。
特种机器人在减员增效的同时,也能够减少事故发生,降低人员伤亡风险,为安全生产和智能化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相关场景事故发生率降低20%以上。
近年来,国家对机器人产业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产业科技创新加速突破,应用场景不断丰富。
邢京龙代表指出,尽管特种机器人发展迅速,但仍面临核心技术存在短板、复杂环境应用突破难、产业协同不足、应用生态尚未健全等问题。因此,他提出以下建议:
邢京龙代表的建议,为我国特种机器人产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了重要的思路。
近年来,不少人谈论着“缅A”,却对这个概念知之甚少。实际上,它指的是...
黄金期货市场波动剧烈,精准预测其走势是众多投资者追求的目标。然而,黄...
稳定币是近年来最具变革性的支付方式,改变了资金流动的模式,其低廉的跨...
近期ETH价格经历震荡下跌,当前价格在2446.38美元附近运行。4...
基金公司高管变动频繁:贝莱德与红塔红土双双换帅近期,基金行业人事...